2012年暑期多项学科竞赛已圆满结束。在一场场脑力与体力比拼的竞赛中,我校师生付出了许多,在继2011年的优异成绩之后,今年暑期我校又获得国际金奖3项,国家一等奖18项,二等奖10项,三等奖7项,优胜奖4项;省级一等奖1项,三等奖4项的佳绩,成绩喜人,捷报平传。
宝剑锋从磨砺出。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的辛勤付出。如何选好参赛选手和做好赛前培训,是赢得比赛的关键。对于队员间如何组合,如何发挥最佳效应,都直接考验着指导老师的水平。赛前,各竞赛的指导老师们根据赛事特点对参赛队员进行了严格选拔,通过专业选拔、学科交叉等方式初选组队,多数竞赛通过近三个月的培训从中选出参赛的优秀种子选手。我校音乐学院“八秒”合唱团指导老师阎宝林用了一年时间从300余名学生中挑选出60名优秀队员参加第七届世界合唱大赛(World Choir Games WCG)并获三个项目金奖,创下参加历届此项大赛的最好成绩。
梅花香自苦寒来。为备战暑期的比赛,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放弃了课余及暑假休息时间,不辞辛劳赶到学校来集训,他们克服了天气炎热、生活不便等诸多困难,积极备赛。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(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)是承办暑期竞赛最多的学院,竞赛指导老师们从选才到培训付出了大量心血。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负责人
十年磨一剑。在比赛中,为了充分展现最优状态,发挥最佳水平,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夜以继日,反复练习,不断改进提高。教育科学学院、理学院、体育与健康学院共同组队参加2012中国机器人大赛RoboCup公开赛。三天的比赛,参赛学生每晚为调试机器通宵达旦。由于比赛规则的改变,指导老师梁祖峰、范年春在比赛现场指导学生同时对8台机器进行改造,成为比赛的焦点,学校及相关学院的领导也到现场为选手加油鼓劲。最终在师生的顽强拼搏和不懈努力下,我校取得了包含14项国家一等奖在内的20项国家级奖项的优异成绩。
除了各项暑期比赛项目,本学期竞赛项目的备赛集训工作也在假期如火如荼的开展,数学建模、生命科学、多媒体、化工设计、英语演讲、财会信息化等比赛的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放弃休息时间,同吃同住同学习,这些付出的辛勤汗水,一定会在接下来的各项竞赛中收获满意的成果。
学科竞赛工作是我校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,也是学生创新意识培养,创新能力训练的重要平台。去年以来,为了大力推进学科竞赛工作,学校相继出台了《学科竞赛管理办法》、《学科竞赛实施细则》等政策。继6月召开2012年学科竞赛工作研讨会后,学校进一步加强了学科竞赛的推进力度,注重学科交叉,协同合作,以学科竞赛为重要阵地,强化在校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训练。下一阶段,学校还将进一步加强动员,扩大学生参与面,注重培训与资源整合,最终惠及每一位学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