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学院(部):
根据《中共杭州师范大学委员会 杭州师范大学关于全面推进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》和《杭州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》文件精神,为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通识教育课程资源,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通识教育选修金课,学校决定启动2023年一流通识选修课程立项建设工作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申报要求
1.立项名额。学校拟新建5-10门一流通识选修课程,涵盖大思政类、人文社会科学类、自然社会科学类、艺术类、体育类、劳动教育类等课程。
2.采取学院或者跨学院联合申报。课程负责人具有一定的行政/学术职务、教授职称,科研能力较强,教学经验和资源丰富,教学效果好,应有完善的教学团队。
3.课程采取课堂教学和讲座相结合的授课方式,其中讲座不低于60%的课时。课程要充分掘高水平学科专业带头人、学界业界名家、青年人才在通识教育的潜力,引进名师、开放前沿讲座,开拓学生的视野。
4.针对目前学校多校区办学的现状,各学院在开课时须充分结合我校文理交融、艺体兼备、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有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,尽可能多的跨校区开课。
5.申报通识课程应对应学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8个模块,确定课程归属序列,8个模块包括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、创新精神与创业实务、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、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、信息技术与现代生活、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、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、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。
6.开课学院应加强对现有通识教育选修课的管理及质量监控,定期梳理,对连续三学年无故不开的通识课程予以停开,并在该课程任课教师新申报通识教育选修课时,从严把关。
二、建设要求
1.课程目标要求。要启发学生思想,拓展学生视野,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,使学生能够批判性地思维,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,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。
2.课程内容要求。以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为基础,以基本知识、基本技能、基本素质为导向进行科学设计,重在探究知识背后的价值观、方法论以及精神境界。鼓励教师使用自编教材或讲义,整合优化教学内容。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、信息技术与现代生活、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三类的课程内容要与科技发展前沿紧密结合。
3.课程评价与考核。推广多元化、全过程考核。强调平时的考核力度,突出课堂互动、课堂讨论、课后学习、合作学习的成绩评定。包括读书报告、研讨和笔试等环节,笔试内容应体现课堂教学内容。
4.课程资源建设。鼓励建设一流通识选修课程线上资源,含录播资源等。
5.教学团队建设。要建立结构合理、人员稳定、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。鼓励组建跨院系、跨学科的教学团队。课程教学团队可适当引入助教,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课程建设和课程辅导答疑、讨论等工作,助教应由参加青年教师助讲培养的教师或成绩优异、思想端正并选修过相关课程的在读硕士、博士研究生担任。
三、经费资助
一流通识选修课程项目计划分3期建设,每期资助3-5万元,根据课程建设质量决定后期支持力度与方式。
四、项目验收及后续管理
1.建设周期。一流通识选修课程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,1年为1周期。
2.项目检查和验收。项目实施1年后,学校组织专家对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检查,检查形式包括专家考评和学生教学测评等。课程验收评估应达到的标志性成果包括课程建设总结、课程网站、学生评教等。验收时,课程至少应有3轮开课记录。建设周期结束后,学校组织专家对课程进行验收,验收通过认定为一流通识选修课程。
3.后续管理。学校将对一流通识选修课程实行动态管理。对于不达标的课程,学校将停发项目建设经费,并取消一流通识选修课程资格。
五、申报流程
1.课程负责人填写《杭州师范大学一流通识选修课程申报表》(附件1)及课程教学大纲,学院对课程负责人资格及课程内容的政治性、学术性等进行审核。
2.各学院填写《杭州师范大学一流通识选修课程推荐汇总表》(附件2),并于6月15日前将上述材料的word、pdf、纸质版(须签字盖章)交至学校教务处。
3.学校拟将组织申报答辩,具体事项另行通知。
六、联系方式
联系人:邱璐
联系电话:28862871
办公地点:行政楼336
教务处
2023年6月5日